如何实现辣椒高产掌握移栽后的管理技巧及时防治虫害

全文共1895字,阅读时间约为3分钟。

当下人们对食物的要求非常高,就拿辣椒来说,高品质的辣椒能卖出一个很不错的价格。种植者为了保证自己的收益,就想尽一切办法种植出高品质的辣椒。

今天我就把辣椒的栽培技术分享给大家,只要按照这种方式种植,就能提高农户的收入。

大部分种植者种植的辣椒品质不高,都是因为育苗的方式不对,没有培育出强壮的幼苗,后期的生长受到了影响,自然无法实现高产。01

培育壮苗

高效的育苗方式是最佳选择,由于2月中旬就要将种子播撒在大棚覆盖的小拱形棚,因此在这之前需要大家做一些准备工作,对育苗很有帮助。

选择一些辣椒种子,然后将其晒干,最后浸泡在0.1%高锰酸钾溶液当中,浸泡时间为两小时,降低病害发生的几率。

最后捞出种子洗干净,浸泡在55度的温水当中,等到水温下降到30度的时候,在恒温环境中浸泡,期间需要8个小时。

浸泡完之后捞出种子,将表面的黏液清洗掉,沥干水分,然后在种子中撒入一些细沙混合起来。

为了不让种子太过于干燥,就得把一层湿润的纱布覆盖上去,然后4天之后再将地雷和水分补充进去,很快就会有白色的芽冒出。

苗床的温度对苗的长势影响很大,大家一定要注意。也需得根据幼苗的实际情况进行补水工作,否则就会有一些到猝倒病的现象出现,同时肥料也得及时添加进去,用量也是根据实际情况来定

如果你发现有4~5片真叶出现在幼苗的身上,就离培养出壮苗越来越近了,为了加快缓苗,大家可以在秧苗移栽前到20天进行炼苗。02

整地施肥

种植之前需要挖一些渠沟,方便之后排水工作,同时也要对土壤进行晾晒和翻整。准备一些生石灰,以每平方千米1350千克的用量播撒进去,进行30公分左右的深耕,这样一来土壤就会更疏松透气,方便之后进行种植工作。

为了保证植株的营养需求,每平方千米需要添加15,000千克的基肥,同时还要准备750千克的磷酸钙镁和1500千克的豆粕。

将其均匀地播撒在土地里,最后按照1.8米做垄,将80公斤的施科丰缓释肥补充在垄面上,最后压实土壤。03

合理疏植

如果能够实现多次采收,就能轻松达到高产,如果有大雨天气,垄沟就能及时排出多余的水分,不会出现长期浸泡的现象。

同时也得加强植株的抵抗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一些恶劣的气候中生长,避免出现非正常死亡。

种植的不能过于密集,因为辣椒有强大的分枝能力,后期可以结出大量的辣椒,一旦种植的过于密集,很容易就会有病虫害。这就体现到垄沟栽培的优势,正常来说一平方千米可以种植12,000~12,750株辣椒。04

移栽后管理

水肥管理

辣椒生长的关键时期就是果子膨大的时候,这关系到后期的产量,去得及时补充水分,每10天补充一次,同时也需要将2~3公斤的尿素和一公斤的磷酸二氢钾补充进去。

为了避免后期出现滴漏的现象,采收前10天是最后一次浇水,生育期补充肥料的时候,一定要在中间多补充一些,两头少补充一些,这样能避免出现早衰现象。

植株调整

一旦有门椒长出,就要将后面的侧枝去除,如果门椒的长度已经达到了3~5公分,就得把所有的老叶除掉,对植株内部的通风和采光很有帮助,还能避免养分流失。

及时修剪侧枝可以让那些强健的枝条生长得更好,比如弱小的以及徒长的枝条都要去除,摘心摘顶工作也要跟上,只有这样才能养殖出高品质的垃圾。

设置支架

提前搭好支架能够提高产量,辣椒有强大的分枝能力,大大的树冠,轻松就能结出大量的果子,但是因为树冠较大,抗风能力比较弱,很容易出现折枝、死亡的现象,对产量有很大影响。

设置支架的时候,可以将1米5长的小竹竿插进去,准备一些尼龙绳连接起来,最后会有一个封闭的矩形在脊上形成。

病虫害防治

辣椒在生长期间经常会有蚜虫出现,及时防治才能避免损失。初期可以将黄板放在田间,用来诱捕蚜虫。

虫害比较严重的时候,直接准备一些化学药品进行喷洒,比如10%吡虫啉WP2000倍液或10%乙酰胺乳剂效果就很好。

辣椒感染的病害类型比较少,主要就是细菌性叶斑病。最佳防治时间是雨水季节,常见的硫酸链霉素就能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近些年,有些种植者手中的辣椒出现了紫斑的现象,其实这是磷元素不足导致的,因此在种植之前一定要将钙镁磷肥播撒到土壤中。

除此之外也要注意稳定地表温度,10度以上最合适。最后注意水分的补充,平时可以喷洒一些磷酸二氢钾。

总结:眼下人们非常崇尚养生,对食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健康的食物才是人们主要的选择。辣椒市场前景非常可观,种植者在种植期间一定要选择科学的养护方式,只有这样才能种植出让消费者满意的辣椒。

种植期间防治病虫害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病毒,一旦大面积感染,损失非常惨重。因此大家在种植前一定要掌握辣椒种植技术,只有这样才能获得高质高产。

|声明: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或农兜会员发布,农兜只作为信息发布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任何图片、内容、观点等内容版权问题,如对内容有歧义,可第一时间联系本站管理员发送邮件service@ainongdou.com,经核实后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