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谭剑、周楠、张格、柳王敏、周勉、史卫燕、余春生、谢奔、阮周围、陈思汗、陈泽国、程济安
“我们村的萝卜特别好!你尝尝,口感脆爽、味道清甜!”56岁的萝卜种植大户阳加军拔出一根白皙修长的新品种“水果萝卜”,骄傲地向记者介绍。
1月15日,新塘村萝卜种植大户阳加军正在地里收萝卜。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谢奔摄 走进涟源市桥头河镇新塘村,田野间满目青翠,萝卜、白菜、芹菜等各式蔬菜长势喜人,村民们正热火朝天地刨土、采收、装车运输,一派忙碌景象。
新塘村所在的桥头河镇是湖南省农业特色小镇,尤以萝卜种植历史悠久为特色。“桥头河萝卜”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商标,当地民谚说,“桥头河的萝卜不放油,筷子夹起两头流。”
火热的新塘村萝卜,也曾面临“有品质没销路”的困境。“那时候我们肩挑手扛,上集市散卖,卖不出的就只能喂鸡喂猪,好多直接‘空了心’,烂在了地里……”种了20多年萝卜的贺加年回忆说,地里见不到收益,村里许多人出去打工养家,原本的产业优势村反而成了贫困村。
“要把萝卜销路打开,提升种植效益,让村民有事做、有钱挣。”新塘村党总支书记贺建青说,一定要破解“酒香也怕巷子深”的窘境。
为此,镇里村里可没少下功夫。近几年,镇上建起辐射周边种菜村的大型蔬菜交易市场,搞起了冷链仓储中心,在周边城市设立了“桥头河蔬菜”品牌直供点,又引进了湖南邬辣妈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村里主要种植大户签订了收购合同,吸纳了500多人就近就业。
如今的新塘村,已经形成了从销售配送、冷链仓储到精深加工一整套产业链条,桥头河的萝卜卖到了娄底、长沙、广州、北京……从田地到餐桌,新塘村地里的新鲜萝卜能够实现“当天达”“隔夜达”。
桥头河镇党委书记邹正文介绍,目前以新塘村为中心,桥头河全镇有蔬菜种植村17个,年产蔬菜超过10万吨,蔬菜产业综合产值接近10亿元,其中萝卜种植产值突破2亿元。萝卜产业链还拉动了智慧农业、电子商务、休闲旅游等新业态发展。在桥头河现代农业产业园,不少农业企业和农户积极“触网”,靠着发达的农村电商开网店、做直播带货;博盛生态园正围绕蔬菜等产业发展休闲观光旅游,打造农业休闲观光基地……
从鲜品到产品、网络“爆品”,再到“观光品”,产业链条不断延伸,让新塘村萝卜有了更具价值的“新品牌”。“桥头河萝卜上了街,肉铺也要倒招牌”成了让当地群众颇感自豪的新民谚。
“老把式”阳加军如今也成了“萝卜老板”。去年春冬闲时,他组织村民在流转的500多亩土地上全播撒下萝卜种子。“一亩地产5000多斤,每斤均价保底能卖到5毛钱,效益好得很嘞。”阳加军乐呵呵地说。
|声明: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或农兜会员发布,农兜只作为信息发布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任何图片、内容、观点等内容版权问题,如对内容有歧义,可第一时间联系本站管理员发送邮件service@ainongdou.com,经核实后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