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权县褚庙乡小青菜鼓起群众钱袋子
4月14日早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褚庙乡谢元村金杰家庭农场的蔬菜基地,一派丰收的景象映入眼帘,大棚内一畦畦小青菜长得青青翠翠让人心旷神怡,棚内十几名村民们正在忙碌着采摘收割新鲜的小青菜,称重、封筐、搬运,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我长期在这大棚里干活,不仅一天能挣个百十块,而且还不耽误照顾家。”村民李钦兰一边忙着手里的活计一边笑着说,收青菜这个工作,对于她来说活儿不重,一筐青菜5元,一天能收二十多筐青菜。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而产业发展的背后,离不开“万企兴万村”聚力。为了帮助农户拓展蔬菜销售渠道,完善民营企业与村集体经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该乡统战部门联合当地商会结合“万企兴万村”行动,全方位、多领域推动民营企业与村集体合作,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种植大棚小青菜不容易,为确保销路,在各方力量的帮助下,我们提前与外地的客商签订了收购合同,已经有了稳定的销售渠道。大棚内每天还可以解决几十个就业岗位,每人每天可收入100元左右,让一部分村民在家门口就可以打工赚钱”。该家庭农场负责人黄金杰满脸喜悦地介绍道,他种植的小青菜一年种七茬,每年每个大棚净收入2万元左右,除供应周边县域各大超市外,还销售到郑州农贸市场。
据了解,谢元村的大棚小青菜由于种植茬数多、周期短,同时也化解了市场价格风险和种植风险,让大棚变成“聚宝盆”,“小青菜”成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乡村振兴的大产业。
蔬菜种植不仅有效促进了菜农增收,也带动了周边群众就业增收,每年蔬菜种植和收获季节,这些在大棚务工的人员每人每年实现收入8000多元。
近年来,褚庙乡立足区位优势,把产业发展作为提高群众生活水平、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和乡村振兴的突破点,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建立“党支部 合作社 农户”的模式,形成了“村村有亮点、村村有特色”的产业格局,拓宽了群众增收致富的新路子,也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