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瘟疫苗迎来高光时刻了吗?

图片---- 广告,也是一种资讯----

还记得非洲猪瘟那令人窒息的阴霾吗?它曾像一把悬顶之剑,让无数猪场彻夜难眠。但今天,曙光已刺破长夜——我国非瘟疫苗研发接连取得重大突破,守护猪群健康的坚固盾牌正在加速铸就!

一、两大路径齐发力,难题终见破晓

今日,国家兽药基础数据库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由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武汉病毒研究所两大“国家队” 牵头,联合国药动保、金宇保灵、中牧股份、广东蓝玉等四家实力企业共同攻关的非洲猪瘟亚单位疫苗,正式获得临床试验批件(批件号:2025058)!这标志着该疫苗已完成关键的实验室安全性和有效性验证,迈向了实际应用的关键一步。这款疫苗采用先进的基因工程技术,精准提取病毒的关键抗原成分(如p72、p54蛋白),旨在高效激发猪只免疫反应,同时具有安全性高、副作用小的显著优势。此次获批绝非纸上谈兵——总计2.2万瓶(6个批次)的试制疫苗已准备就绪,即将在湖北、江西、河北、甘肃等我国核心生猪养殖大省展开严谨、全面的田间临床试验,样本覆盖广,数据将极具代表性。

image.png

这并非孤军奋战!早在去年9月,另一条同样重要的技术路线已取得里程碑式突破。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哈兽研) 自主研发的非洲猪瘟双基因缺失弱毒活疫苗,成功突破了规模化生产的重大技术瓶颈!他们创新性地解决了使用原代骨髓巨噬细胞进行大规模生产的难题,并在兽药GMP条件下完成了中间产品的制备和检验,目前已正式提交生物安全评价申请,即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哈兽研所长步志高研究员团队多年来的不懈攻关,为这条技术路径的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意义非凡,猪场守护的希望之光

从无到有的飞跃:非洲猪瘟病毒结构异常复杂,是全球公认的难题,自1907年发现以来,全球尚无有效疫苗上市。这两条路径的并行推进,特别是亚单位疫苗快速进入多省大范围临床试验,弱毒活疫苗突破规模化生产瓶颈,标志着中国科学家和企业正在合力攻克这一百年顽疾,真正实现了从“0”到“1”的跨越。

安全高效是核心:两种技术路线各有特点,但都致力于在保障安全性的前提下提供有效保护。亚单位疫苗的安全性备受关注,弱毒活疫苗则在免疫应答强度上可能具有优势。两条腿走路,大大增加了最终成功的可能性。

稳定生产的基石:一旦未来疫苗成功上市,将为猪场构建起强大的主动免疫屏障。这将极大降低疫病暴发风险,显著减少因拔牙、扑杀等带来的惨痛损失和防疫压力,从根本上稳定生猪产能,让养殖户不再因非瘟而“谈虎色变”,生产安排更从容。

降本增效的利器:对于牧原、温氏等大型养殖集团,以及广大采用“公司+农户”模式的养殖场,疫苗的成功应用将大幅降低高昂的生物安全投入和防疫不确定性。特别是“公司+农户”模式,因非瘟风险而受阻的扩张障碍有望消除,模式活力将得到释放。养殖户的投入产出比将得到切实改善。

三、静待花开,未来可期

当然,从临床试验到最终产品上市,仍需科学严谨地走完每一步。疫苗的长期保护效果、对不同流行毒株的交叉保护力、大规模应用的实际表现等都需要在接下来的田间试验中充分验证。监管部门也需完成严格的审批流程。

但毫无疑问,当前取得的进展是历史性的,是黎明前最亮的曙光。两条技术路径的突破,凝聚了无数科研人员和产业界的心血与智慧(如中科院团队、哈兽研步志高团队、以及各参与企业的研发力量),也倾注了像金宇保灵这样企业累计超6400万元的研发投入。

那些日夜提防、如履薄冰的日子,各位养猪同仁共同经历。如今,科学的力量正为我们打开希望之门。这两项重大突破,是国家科研实力与产业力量紧密结合的成果,目标只有一个:为我们的猪场筑起坚固的防线。虽然还需要一些时间等待最终的产品落地,但方向已经明确,步伐正在加快。让我们保持信心,继续做好当前的生物安全管理,同时满怀希望地期待,非瘟疫苗这柄“利剑”早日出鞘,助我们守护好每一栏猪,实现更安心、更稳健的养猪事业!中国养猪业的春天,正伴随着科研的突破,加速向我们走来!

|声明: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或农兜会员发布,农兜只作为信息发布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任何图片、内容、观点等内容版权问题,如对内容有歧义,可第一时间联系本站管理员发送邮件service@ainongdou.com,经核实后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