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仔猪腹泻流行病学的深入探究:病原、发病日龄与混合感染(原创/翻译)







一、研究背景

仔猪腹泻(Neonatal diarrhoea,ND)是猪场长期面临的重要问题。它不仅会导致仔猪死亡率上升,还会因平均日增重(Average Daily Gain,ADG)下降造成仔猪体重减轻,进而影响断奶时仔猪的质量。有先前研究估计,仔猪腹泻可导致5% - 24%的仔猪断奶前死亡,并且使平均日增重每天减少8 - 14克。此外,仔猪腹泻还增加了产房的工作量,通常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控制。尽管已经存在疫苗接种等预防措施,但由于仔猪腹泻的多因素性质,该问题仍然反复出现。一方面,其与猪场管理相关,如母猪饮用水和饲料质量、母猪适应性及疫苗接种方案,围产期管理、仔猪接触乳头及摄入初乳和乳汁的情况,以及设施清洁消毒不当等都可能引发新生仔猪腹泻;另一方面,存在多种传染性病原体,且常表现为混合感染。这些病原体包括细菌(如大肠杆菌、艰难梭菌、A型或C型产气荚膜梭菌)、寄生虫(如猪囊孢球虫)和病毒(如A型或C型轮状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然而,由于在健康仔猪和腹泻仔猪中都能检测到这些病原体,它们在大多数情况下作为腹泻主要或次要病原体的作用并不明确。


二、研究目的与方法


(一)研究目的

海博莱近期开展了一项研究,旨在分析临床仔猪腹泻病例中涉及的病原体存在情况,探究其与仔猪日龄的关系,以及确定最常见的混合感染类型。

(二)研究方法

这是一项被动研究,兽医根据猪场出现仔猪腹泻的时间寄送样本。在2022年至2023年间,对来自19个欧洲国家、712个存在新生仔猪腹泻问题的猪场的2030窝仔猪样本进行了评估。研究使用了海博莱ENTEROCHECK PLUS分子诊断试剂盒。通常每个猪场选择三窝发生腹泻的仔猪,每窝采样三头仔猪(即每个猪场九头),将样本固定在三个FTA Elute卡片上,然后邮寄至海博莱实验室。运用不同的定量PCR检测方法,检测以下病原体各种毒力因子:大肠杆菌(菌毛456型;LT毒素)、产气荚膜梭菌(αβε毒素)、艰难梭菌(AB毒素)、A型和C型轮状病毒以及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对于评估了多种毒素或菌毛的病原体,若至少有一个PCR检测结果呈阳性,则该样本即被视为阳性。当一个猪场至少有一窝仔猪样本为阳性时,该场即被视为该病原体阳性。


三、研究结果


(一)病原体检出率

研究结果显示,85%的农场检出艰难梭菌,而A型产气荚膜梭菌(CpA)的检出率高达99%;大肠杆菌的菌毛和LT毒素的检出率分别为78%和44%,C型产气荚膜梭菌(CpC)的检出率相对较低,仅为2%。至于病毒病原体,C型轮状病毒(RVC)的检出率(68%)与A型轮状病毒(RVA)的检出率(67%)相近,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的检出率为7%(图1)。这些病原应被视为可能导致猪场潜在腹泻问题的风险因素。

1.各病原体或致病因子呈阳性的农场百分比(农场数量:712

图片2.png

(二)病原体载量

在解读仔猪腹泻诊断结果时,检测到的细菌或病毒载量是一个关键因素。在PCR检测中,较低的Ct值通常指示较高的病毒载量,这进一步支持其作为腹泻病原体的作用。本研究中,Ct≤26CpA)和Ct≤32(其余病原体)(图2被视为高载量,PEDv除外。后续的结果和图表仅考虑那些高载量的样本。

图 2. 具有高或低病毒/细菌载量的样本/窝次百分比(窝次数量:2,030)

图片3.png

(三)发病日龄与病原体关系

研究发现,64%的样本来自≤6日龄的仔猪窝次(图3,这表明仔猪腹泻问题在出生后的最初几天尤为突出,这与仔猪自身免疫系统不够完善和抵抗力较差有关。在这个日龄段,艰难梭菌和CpA是检出率最高的病原体随着仔猪日龄增长,这两种病原体的检出率下降。至于大肠杆菌,在仔猪出生后的最初几天,对膜鞭毛和LT毒素的检测率都较低,这可能是因为使用含有F4F5F6LT毒素的疫苗接种率较高。然而,从两周龄开始,阳性率会上升,这与获得性被动免疫的下降以及产仔区感染压力的增加相吻合。关于轮状病毒,在出生第一周,RVC的检出率高于RVARVA的检出率在7 - 8天左右开始上升,但在检测到的窝次中仍低于40%,这一发现与文献一致,表明RVA在较大日龄组中更常见。

图3.折线代表各时间点检测到的病原体阳性率(左轴),柱状图代表采样时窝次日龄分布(右轴)

图片4.png

(四)混合感染情况

基于先前设定的Ct值标准,67%的受检窝次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体检测呈阳性,其中最常见的是2种或3种混合感染。在检测到病原体的样本中,无论日龄如何,最常检测到的组合是:仅CpA;CpA + 艰难梭菌;CpA + 艰难梭菌 + RVC;CpA + 艰难梭菌 + RVC + RVA(图4。考虑采样日龄,混合感染在≤7日龄仔猪中检出率更高,而在7日龄以上的仔猪中阴性的样本比例增加(图5。非感染性问题,或本评估未涵盖的其他病原体,可能是导致其他病原体呈阴性的样本出现腹泻的因素。

图 4. 按样本划分的病原体百分比分布


图 5. 不同日龄下,按检测到的病原体数量划分的窝次百分比分布

图片6.png


四、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优质仔猪断奶对于克服断奶后阶段面临的各种健康和管理挑战至关重要。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预防并尽量减少仔猪腹泻,这种方法能确保仔猪断奶时更均匀、体重更高、消化系统和微生物群在哺乳期受到的损害最小。当新生仔猪腹泻成为猪场反复出现的问题时,应彻底审查猪场管理模式。此外,准确诊断病原体是有效预防和控制腹泻的必要条件。

(二)未来展望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探究不同病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及如何优化猪场管理模式以更好地预防和控制仔猪腹泻。同时,可以探索开发更有效的疫苗和治疗方法,以减少仔猪腹泻对猪场的影响。此外,对于非感染性因素导致的仔猪腹泻,也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全面解决仔猪腹泻问题。


作者Joaquín Miguel, Oriol Boix & Irene Galé

所属团队:全球猪业市场团队,海博莱总部

翻译:杨天宁


|声明: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或农兜会员发布,农兜只作为信息发布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任何图片、内容、观点等内容版权问题,如对内容有歧义,可第一时间联系本站管理员发送邮件service@ainongdou.com,经核实后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