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援疆女教师三年治好果树枝枯病香梨女神楼兵干我要把技术留在新疆百姓家

本文转自:钱江晚报

钱江晚报记者·小时新闻记者 郭闻 通讯员 柯溢能

“香梨女神”、“胡杨老师”,这是新疆库尔勒果农和塔里木大学老师们,对浙江大学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研究员楼兵干老师的称呼。为了库尔勒香梨,她在新疆一干就是三年多,守护了库尔勒香梨,更守护了当地果农。

库尔勒香梨,这些年的水果“网红”,清脆多汁、细腻甜美,成了新疆香梨的招牌。但是只要是水果,它就难免受到病虫害的攻击,特别是前些年,库尔勒香梨一度遭到“枝枯病”的侵害,这种病害被果农视为果树“癌症”。为了治病,果农想了许多办法但不奏效,直到浙江大学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研究员楼兵干来到新疆。她一再延期自己的援疆挂职时间,经过持续三年的科研攻关,楼老师找到了解决方案,扭转了病害肆虐的局面。作为边疆果农的“守护人”,她还培养了一批当地“土专家”。她说:新疆的繁荣稳定关系你我他,我要把技术留在新疆各族百姓家。

如今,楼兵干老师即将结束挂职回到杭州,但她的心却将永远牵挂新疆的果农。

果农的“摇钱树”,生病了

2016年,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果农种植的果树发生了“枝枯病”,这是梨、苹果等蔷薇科植物的一种毁灭性细菌病害。得了这种“传染病”,香梨树如同火烧一般,叶片焦枯枝条发黑,然后慢慢让整棵树死亡。它被果农视为果树“癌症”。果农们积极采取了一系列防治“枝枯病”的措施,可效果并不那么好。

库尔勒市林草局局长张义智说,当时的香梨产业可谓是遇到灭顶之灾,由于没有好的防治方法,果农们只能忍痛砍掉了一万多亩果园,水果整体产量一度腰斩。

看着成片砍掉的梨树,果农们的心里蒙上了浓浓的阴影,有果农提出,为了减少损失,是不是应该引进其他地域品种。

自治区政府向浙江省政府提出了科技帮扶的请求,并点名需要植保专家、浙江大学教授楼兵干的支援。

作为病虫害防治领域专家,楼兵干对枝枯病这种病害很早就有研究。接到帮扶请求后,楼兵干火速赶往新疆开始调研,寻找解决方法。

2019年,浙江大学要选派新一轮干部援疆,楼兵干主动请缨,到南疆腹地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塔里木大学援疆挂职。

与她同在塔里木大学共事2年多的援疆干部说:“当时楼老师的家庭负担也比较大,有四位八九十岁的老人需要照顾,但她毅然放弃了西子湖畔优美的工作环境来到边疆,这源于她作为一个学者的初心,更离不开一份情怀,她为新疆的林果经济做出了很突出的贡献。”

“不为求名、不为求利,我就希望有更多的时间在一线,真正帮助新疆老百姓把梨树治好。”楼兵干的想法就是这样纯粹。

2019年3月,接到报到通知书的那天,楼兵干正好在新疆调研枝枯病。于是,她提着行李、只身一人直接去了塔里木大学报道。而按照惯例,5月才是报到的日期。

塔里木大学植物保护专业教授、南疆农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兵团重点实验室农药学专业负责人董红强回忆:“楼老师来的第一天就给大家做了精彩的讲座,主题是关于枝枯病的发生、特点、规律与防治方法,她讲得很深入浅出,犹如一盏‘明灯’,是我们共同的导师,她把大家的科研研究引上了路。”

之所以这么着急,是因为在调研库尔勒香梨受灾的过程中,楼兵干看多了果农的眼泪。

“果农以前对枝枯病认识不到位,没有办法只能砍树。”有一次在新疆调研库尔勒香梨受灾情况,有位70多岁的果农家里近百亩香梨树因为患病几乎全部被砍掉,老人家的满眼泪水让她记忆犹新:“那可是老人家全年的指望,没有了梨树,就没有了收入。”

“看着一株株精心呵护了十几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香梨树枯萎死去,果农那种难过和沉重的心情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楼兵干偷偷抹了好几次眼泪。

从此,楼兵干下定决心一定要解决枝枯病问题,尽快用科技帮助果农增产增收。

带着农民干,库尔勒的香梨又甜了

然而,在提出了一揽子科学防控方案后,防治效果并没有想象中那样好。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是技术措施不对路,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导致防治效果不好呢?楼兵干陷入了困惑。

“我觉得不可思议,方案明明没有问题。”为了搞清楚原因,楼兵干决定跟着果农一起做防治。

开展林果业重要病害动态调研,要从源头找答案。问题在哪,她就在哪;病情在哪,她就在哪。农户修剪病枝,她就站在边上看;农户喷药,她就跟在拖拉机后面走。不断掌握病害发生、防治效果的第一手资料。

很快她发现,打药受限于拖拉机,树顶部药喷不到,于是枝枯病病菌从顶部到基部依次展开,风雨过后病菌从上到下东南西北依次传开。她还发现,为了省事,农民把需要两次稀释的药剂,一次完成,于是成份不匀,效果不佳。

看到了各家的问题,也找到了解决的办法——必须带着农民干,做给农民看。2019年4月,她找到一块病情十分严重的果园,开展试验示范。

2019年的5月1日,楼兵干记得格外清楚。不仅因为这是一个没有休息的假期,更是因为试验成效初显,梨树发病率大大降低。

她带领团队先后对50余种药剂进行了400余组对比试验,成功筛选出5种安全、防治效果好的化学药剂和关键防控时期使用的安全有效性价比高的最佳3组药剂组合,综合运用于枝枯病防治。

此时,楼兵干想的第一件事并不是写论文、报专利,而是制定《枝枯病关键防控技术方案》,毫无保留地告诉当地各民族群众,在全疆推广应用。

困扰果农的问题解决了,果农脸上的愁容消失了。

培训8000多人,她还培养了一批“土专家”

持续三年挂职攻关,楼老师找到了解决方案,扭转了病害肆虐的局面,作为边疆果农的“守护人”,她想的更多的是“要把技术留在新疆各族百姓家”。

于是楼兵干开展了大量培训工作,将防治技术推广到整个新疆。有数可查的技术培训达60多次,累计8000多人,真真切切培养了一批“土专家”。

而更多地则是在果园一线,讲给农户听。“刚开始真的没人信我,我只能‘逮’住一个教一个。”楼兵干说,只要有一个人肯学,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看到这个技术的有效性,就会带动周围的人。

管理着5000多亩梨园的库尔勒人、农场场长廖继明说:“我们都喊楼老师‘香梨女神’,如果没有她技术护佑,我们的果园可能就完了。”

7月的新疆,日照强烈。楼老师又一次站在果园里,“考试”廖继明。她问:“你来跟我说说什么是‘三个对’?”“就是对的时间、对的药剂、对的修剪方式。”廖继明对答如流地把过程说了一遍,楼兵干满意地笑笑说:你一定要这些步骤啊,不能乱。

她把这种宣讲称之为“硬讲”,要把科学原理讲成身边的道理。

楼兵干举了个例子——初花期为什么要打药,那是因为细菌也要吃饭,老树皮上没有营养,花骨朵是甜的,嫩枝是鲜的,细菌最喜欢,如果这个时候没打掉病原细菌,那么病原细菌子子孙孙就都成长了起来。这么一讲,果农们听得哈哈大笑,也把施药的节点记在了心里。

塔里木大学农学院研究生植物保护专业学生李猛说:楼老师教学,很多时候都是在果园里进行,手把手地教我们。比如修剪病枝前一定要先观察,看好病变部位,同时一定要在健康部位之下的30-50公分进行剪枝。这一些虽然课本上都会讲,但就是没有实地看过记得牢。

持续三年挂职攻关,楼老师找到了解决方案,扭转了果树病害肆虐的局面。在新疆挂职,原来一年半轮换一次,但是一年半结束后,当地果农与地方政府领导却请求浙大再为楼老师延续一轮,因为当地的林果业离不开她。

如今,楼老师即将结束延期的挂职工作回到浙江,但正如她自己所说:三年援疆,一辈子新疆情。

|声明: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或农兜会员发布,农兜只作为信息发布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任何图片、内容、观点等内容版权问题,如对内容有歧义,可第一时间联系本站管理员发送邮件service@ainongdou.com,经核实后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