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江城抓实耕地占补平衡确保粮食安全

本文转自:人民网-云南频道地为粮之本,牢牢守住耕地红线是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保障。一直以来,普洱市江城县始终坚持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通过大力实施耕地占补平衡项目,让曾经的荒山荒坡和低效林地变为水田,为全县粮食安全提供保障。在江城县宝藏镇水城村新家小组,曾经的低效林地、荒山荒坡换上了碧绿的新装,蓝天白云下,绿油油的水稻一片生机盎然,微风吹过,稻田里泛起层层稻浪,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稻香。水稻即将成熟。这座被称为“干巴山”的土地之前被老百姓用来种植橡胶,通过提质改造后,这里的坡地被改造成了523亩农田,因地制宜选种后种上了杂交水稻“内香8158”和杂交节水抗旱稻“旱优73”。眼下又到了水稻追肥、打药、除草的关键时期,工人们正在田里劳作,确保今年旱稻再丰收。水城村新家组组长徐江丽介绍说:“把原来的橡胶地、香蕉地全部退出来改成了梯田。有些老百姓可能缺少劳力,又把自己的田转租给种植大户,转租给种植大户后老百姓一是收到租金还可以在田里打工,得到了两笔收入。占补平衡这个项目对我们老百姓来说是个很好的项目。”与新家小组相距不远的布麻新寨,离寨子不远处的水田里,金黄的水稻已经成熟地低下了头,机械化收割正顶着烈日干得热火朝天。村民李明祥和种植大户胡文龙也正在田里忙碌着。“老百姓的收入主要就是田租租金跟平时用工,栽秧、整田、打谷子这些都是请他们来,村民到自己家田里务工。 种植技术上,镇上有个专门的技术指导小组,他们几乎每个星期都到田间地头指导。”胡文龙说。水稻即将成熟。今年,李明祥和村民们的100多亩水田租给了胡文龙种植水稻,除了日常的栽秧、除草等田间管理,到了收获时节他们还负责收稻子,李明祥和村民们既可以收到水田的租金,也能在家门口就增加务工收入。“以前这些地没有水只能种玉米,后来政府帮解决了用水问题,田地改造得更加平整可以栽种水稻。”李明祥介绍道。实施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后,宝藏镇在项目区采用土地流转租赁形式与农户签订协议,改造后的水田承包给了种植大户种植水稻,水城村、板河村每年光田租收入就达75万元。据悉,近年来,江城县始终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耕地占补平衡作为统筹城乡发展、保证粮食安全、促进财政增收的重中之重来抓。在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实施中,江城县充分与水利工程建设、产业发展建设等做好有机结合,守住林地政策、生态保护底线,全力推进项目实施。(杨翠红、杨国荣 文/图 江城县融媒体中心供稿)

|声明: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或农兜会员发布,农兜只作为信息发布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任何图片、内容、观点等内容版权问题,如对内容有歧义,可第一时间联系本站管理员发送邮件service@ainongdou.com,经核实后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