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键操作运输打药不用人工600多个大棚有了新管家
58岁的宋会彬想要种好三个大棚的黄瓜,需要和老伴儿每天清晨5点起来。到了采摘黄瓜的时节,俩人更是每天凌晨2点起床,这样才能在天亮之前将黄瓜摘完,运到市场。
“早晨摘的黄瓜口感清脆、略带甜味,价格更高!”宋会彬说,这是他们在2020年之前习惯的作息时间。
这个活并不轻松,遇到不好的年景,一个大棚也挣不了太多钱。宋会彬憧憬着,啥时候不用早起,不用费那么多功夫也能把黄瓜种好。
如今,在一个年轻人的帮助下,宋会彬终于实现了这个愿望。
李宗龙在看玉米长势。
这个人名叫李宗龙,今年34岁。他所创办的沂南县金丰公社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率先在大田区实施耕、种、管、收、售一条龙服务,并在当地创新了土地托管模式。
“我们沂南县是中国最大的黄瓜种植基地,几乎家家户户种有黄瓜大棚,但与国内大多数农村面临的问题一样,即便是沂南这么大规模的经作区,农村老龄化问题也十分突出,年轻人不愿意在家辛苦种地,大多是老年人在家,一年到头辛苦忙活四五个大棚。”谈起自己创办金丰公社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的初衷,李宗龙这样说。
农户在采摘黄瓜。
宋会彬所在的沂南县界湖街道夏庄村就是这样。这里家家户户都有黄瓜大棚,虽说个个都是老把式,但是他们年龄在55岁以上了。
“以前种瓜的时候打药用的是小喷雾器,得走进黄瓜沟里打,容易绊倒瓜秧,并且打一桶药至少半个小时,又累又危险。”回想起以前打药时的场景,宋会彬说。
除了打药让宋会彬头疼外,土地旋耕、采摘都是力气活。
黄瓜种植大棚。
2020年,李宗龙找到宋会彬,给他推荐了公司定制黄瓜套餐的服务模式:瓜农只需花费不到5000元的价格购买全程营养套餐,就可以免费获得土地旋耕、植保机雾化打药、安装黄瓜运输车等三项服务。
抱着谨慎态度,宋会彬选择在一个大棚里进行实验。
很快,采摘黄瓜车和打药机就安装上了,经过两天的调试,设备正式投入使用。
效果如何呢?
宋会彬跟记者演示了一遍操作流程。遥控器一按,运输车就把采摘的黄瓜运到了大棚门口;打药机一开不用人工操作,2分钟就能完成整个大棚的农药喷洒。
不到一个月,宋会彬选择把另外两个棚也交给了李宗龙。
黄瓜丰收。
“作为年轻一代的新农人,我们要学会用智慧和脑力种田。”李宗龙告诉记者,他把大田机械种植托管的思路引到了黄瓜大棚里,实现了省时省工和节约成本的双赢。
有了宋会彬示范带动,不到一年的时间,夏庄村70个多大棚都交给了李宗龙管理。
黄瓜丰收。
不仅仅是夏庄村,现在沂南县15个乡镇、街道600多个大棚都由李宗龙的沂南县金丰公社农业服务有限公司进行服务。
在沂南县苏村镇长虹村,村民牛德坤说,有了金丰公社的专业种植服务,现在黄瓜条直、没有大头小尾巴,基本都是优质瓜,在市场上属于一等品。
除了大棚,在大田区,沂南县金丰公社农业服务有限公司还托管了5万多亩耕地,提供全程托管服务,从种子、肥料、播种、收割,全程服务。“我们宗旨是,多打二百斤粮,多收入二百元钱。”李宗龙说。
现在,李宗龙更加积极助力乡村振兴,不断拓宽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渠道,让广大社员享受到更多收益,最终实现降低农户种植成本,同时增加农户收入目标。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张超 通讯员 尹君 李明 陈增艳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