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鹤乳业上半年营收、净利润双下滑
2025年7月4日,中国飞鹤发布中期业绩预告,预计上半年营收约91亿至93亿元,净利润约10亿至12亿元,较2024年同期分别下滑7.87%至9.86%和37.17%至47.64%。
面对营收与净利润的双重下滑,飞鹤宣布拟动用不少于10亿元回购股份,并维持稳定分红政策,预期全年分派股息总额不少于20亿元。这一系列举措在市场波动中传递出公司对长期发展的信心,也引发了行业对飞鹤未来转型路径的高度关注。
来源 | 山东财经报道、外参财观
01
业绩下滑背后:多重因素
交织影响
中国飞鹤此次业绩下滑,是多种内外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外部环境来看,奶粉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君乐宝以性价比优势在三四线市场攻城略地,外资品牌凭借功能性奶粉重新赢得90后、95后新生代父母的青睐,飞鹤在一线城市的市占率两年内下滑3.2个百分点。同时,新生儿数量的持续下滑,使得奶粉市场的整体需求增长乏力,行业进入存量竞争阶段,飞鹤的高端产品线增速骤降至5.6%,库存周转天数拉长至120天,营销费用率居高不下吞噬利润,昔日的“超高端战略”在当前市场环境下逐渐成为增长的桎梏。
从内部因素来看,飞鹤的渠道模式和品牌定位也面临挑战。其深度分销模式在电商和社区团购的冲击下显得笨拙,庞大的线下渠道成本吞噬利润,线上渠道的结构性短板暴露无遗。而“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品牌宣言,在信息平权时代被竞品以扎实的临床数据和突破性的专利成分所取代,品牌信任根基受到腐蚀,消费者对其产品价值的认知出现偏差。
02
转型契机:重塑护城河
关键节点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飞鹤仍具备翻盘的资本。其211亿营收锻造的供应链壁垒、3万营养顾问积累的服务数据以及对中国母婴需求的深刻洞察,都是外资品牌难以复制的本土化优势。飞鹤应抓住当前的转型契机,从渠道、品牌、科研等方面入手,彻底重构商业基因。
在渠道方面,飞鹤需彻底切除“压货肿瘤”,重建数字神经,优化线上线下渠道布局,提升渠道效率,减少对传统渠道的依赖。品牌建设上,要摒弃过度营销的模式,以区块链溯源、第三方检测等硬核信任基建破局,增强品牌透明度和可信度。科研投入方面,应加大基础科研力度,突破核心原料自主性瓶颈,以扎实的科研成果支撑产品价值,重塑“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品牌宣言。
此外,飞鹤还应积极拓展业务边界,探索新的增长点。例如,加码成人奶粉、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等领域,但需注意避免主业萎缩时的慌乱跳船,确保新业务与现有业务的协同发展,实现多元化布局的战略目标。
版权归原作所有,向作者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