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二师兄没借来芭蕉扇

---- 广告,也是一种资讯----


火焰山的酷热,似乎蔓延到了凡间的猪圈与运输路上。这个夏天,没有芭蕉扇的“二师兄”们,正经历着一场现实版的“炙烤”大劫。在上海崇明东平镇,一辆“天蓬元帅府”的专车途径此地,车上百余位“猪元帅”在持续高温的“炼丹炉”里瘫软萎靡,气息奄奄。焦急的司机师傅紧急调转车头,直扑最近的“东海龙宫”——消防站求救。“龙王”们架起“水龙”,细密清凉的“甘霖”持续喷洒40分钟,才让萎靡的“元帅”们晃悠着重新站起,躲过一劫。这价值三十万两白银的“天蓬府”精锐,总算保住了。可惜,此等险情绝非孤例:广西武宣的水泵罢工,让3700余“二师兄”在“炼丹炉”中严重脱水;北京密云北甸子,清晨抵达的260位“元帅”集体中暑;浙江舟山金塘道上,一车百名“壮丁”也热得几近昏厥,消防员火速驰援,水流喷涌而出才让它们重新站起张嘴喝水,高温“烤”验下,此类救援场景在全国多地频频上演。

01


猪场管理:构筑高温防线

高温对生猪的威胁是系统性的。当环境温度超出猪只体温调节能力,热应激便汹涌而至——食欲锐减、呼吸急促、体温飙升,皮肤发红,严重时脱水、晕厥、口吐白沫甚至死亡。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猪产业专家团发出警示,高温不仅直接危及生命,更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代谢减缓导致饲料转化率下降、增重停滞;免疫力被削弱,猪肺炎、蓝耳病等传染性疾病风险骤增;对繁殖体系的打击尤为沉重,母猪受胎率降低、排卵数减少、流产风险上升,公猪的精液品质与繁殖力也会显著且长期下滑。此外,高温高湿环境下,猪场工作人员也面临中暑风险。

因此,中小规模猪场亟需构建科学、全面的防暑体系。保障充足、清凉的饮水是防暑的第一生命线。必须做好供水系统和饮水器压力检查,确保水压正常,猪只随时能饮用到干净、凉爽的水来调节体温。一个实用的技巧是在猪舍水线尽头适当打开水龙头滴水,保持水线内水的流动循环,有效避免午间高温时节因水线中水温过高而导致猪只饮水量不足造成的生产损失。同时,可以在饮水或饲料中添加适量维生素C、小苏打(添加比例2%-5%)或鱼腥草熬水等,帮助提升猪群的耐热能力。

环境调控需要多管齐下。通风散热是基础,应充分利用自然风或增设电风扇,加大猪舍内空气流动,促进猪只体表散热。有条件的猪场,安装风机配合湿帘的循环水降温系统效果最为显著。物理隔热同样关键,可以通过搭建遮阴网、屋顶铺设稻草或加装喷淋设施、扩宽屋檐等方式,有效阻隔热量,降低舍内温度。在猪舍周围种植树木,形成绿色屏障,也能改善猪场局部小气候,降低环境温度。

饲养管理的策略需要根据高温灵活调整。将主要的饲喂时段移至一天中相对凉爽的清晨和傍晚进行,对于哺乳母猪,可以考虑在晚上10点左右增加一次饲喂,以确保其日采食量正常。合理降低饲养密度是缓解热应激的有效手段。建议将饲养量控制在正常量的60%-80%,增加猪只的活动面积,这样不仅有利于空气流通,也能降低舍内因猪只密集而产生的热量积聚。

卫生管理与细节把控往往决定防暑成败。高温会加速猪粪发酵,产生大量硫化氢、氨气等有害气体,务必及时清理,保持猪舍空气清新。严把饲料质量关,每餐饲喂前仔细检查料槽,坚决清除霉变饲料,保证供给猪群的是营养全面、新鲜安全的饲料。生物安全在高温天不容松懈。高温容易导致消毒液挥发、氧化失效,需要勤换消毒水以保证消毒效果;应多备生产区专用工作服和工作鞋,人员进出生产区必须严格执行洗澡、更衣、换鞋流程,杜绝穿拖鞋等随意行为进入。对于哺乳仔猪需要格外关注,炎热天气下仔猪易睡在保温箱外,燥热不安的母猪容易压伤仔猪,可在产房增设冷风机改善母猪的局部环境温度(但要慎用对母猪滴水降温的模式,以防仔猪饮用过多生冷水导致腹泻死亡)。此外,应尽量减少在高温时段对猪群进行免疫、转群或出售等易引发应激的操作,将其安排在早晨或傍晚凉爽时进行。最后,用电安全是夏季的重中之重。加强用电安全巡查,防止供电故障引发事故;做好生产人员安全培训;同时加强猪群巡视,特别是母猪舍,一旦发现中暑猪只立即干预治疗。

02


运输环节:守护移动的“猪群”

高温天气下生猪运输环节风险陡增,多地消防接报救援的案例凸显了此环节的脆弱性。要保障运输安全,防暑措施必须关口前移。

行前周密检查是运输安全的基石。高温极易诱发车辆爆胎。正如上海崇明区陈海公路上的案例,一辆运猪车因爆胎瘫痪,导致百头猪暴露于烈日之下,险象环生。因此,出行前务必对车辆状态(特别是轮胎)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坚决杜绝车辆“带病上路”。装载密度需科学合理。过度拥挤会极大限制猪只活动空间,阻碍散热,成倍加剧中暑风险,必须预留足够的空间保证空气流通。

科学规划运输行程至关重要。尽量选择夜间或清晨等气温相对较低的时段进行运输,避开白天最酷热的时段。然而,正如上海一位王姓司机的经历所示(他试图夜间运输从嘉定外冈开往南通,结果猪只仍出现中暑症状),“本想避开白天高温运输的,没想到晚上也还是不行”。这提醒从业者,极端高温天气下,时段选择并非绝对保障,必须结合实时天气预报和路况灵活调整,并做好充分的应急准备。

途中应急措施不可或缺。随车配备简易喷淋设备或储备充足的清洁水源至关重要。运输途中密切观察猪群状态,一旦发现猪只出现精神沉郁、呼吸急促困难、瘫软倒地、体温异常升高等中暑迹象,必须立即采取行动:寻找安全地点停车至阴凉处,迅速对猪群进行物理降温(如喷淋),并果断拨打119等求助电话。正如前文所述北京密云检查站和舟山金塘的紧急救援,消防员利用水枪进行的及时、专业的物理降温喷淋,是挽救濒危猪只生命、减少经济损失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同时,司机师傅在长途运输中也要做好自身防暑降温,注意休息,确保行车安全。

取经路上,芭蕉扇难借,但守护“二师兄”安然度夏的智慧与行动,却紧握在凡间养猪人的手中。从广西武宣“水府”告急后的百吨“龙宫”援水,到上海崇明、舟山金塘、北京密云道上飞驰的“水军”,再到无数猪场内轰鸣的“风婆”之力(风机)、流淌的“水帘洞”屏障(湿帘)与精心调整的“斋饭”时辰(饲喂时间表),一场没有硝烟的“降温护猪”大战正在神州大地的每一个“天蓬府”上演。每一次成功的“施雨”降温,挽回的不仅是动辄数十万的损失,更是无数“府主”们沉甸甸的家业与生计所系。

面对这持续的高温“火焰山”,唯有系统性的“真经”方能护得周全。从猪舍这“洞府”内的精细环境调控、饲养“斋法”、清洁“道场”,到运输这“取经路”上的车驾“法宝”检查、行程“通关文牒”规划与应急“神通”准备,环环相扣的严谨防暑“阵法”,才是抵御“三昧真火”般酷暑的关键。各地“护法神”消防部门也一再提醒:“府主”们务必提高“慧眼”,加强日常巡视与“法宝”(车辆)养护,遇险情早念“紧箍咒”(早处置),方能最大限度护佑“二师兄”们康健,减少无谓的“劫难”。唯有将日常修持的严谨“心法”与临危不乱的“神通”相结合,才能为凡间的“二师兄”们撑起一片荫凉,让他们安然度过这没有芭蕉扇的炎炎酷暑,为这“天蓬府”产业的安稳与长久“取经”路,打下坚实的根基。这“扇”,终究要靠我们自己来造。



农兜小程序

⇩⇩⇩


如在小程序使用中有任何建议和反馈,欢迎后台留言。

期待与您面对面地交流!


往期回顾


是福还是惑?大型养殖集团纷纷布局兽药产业

毕业季,我们的猪场为何留不住年轻人?

PCV2&PCV3竟在猪场玩“接力赛”,育肥仔猪VS哺乳母猪,谁更惨


农兜&猪兜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对于猪兜原创文章,其他平台在转载时务必注明出处。特别说明的是,未经允许,禁止对猪兜特别说明的文章进行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刊登的所有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如有不妥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同时请添加官方微信号:smil13121487481



|声明: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或农兜会员发布,农兜只作为信息发布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任何图片、内容、观点等内容版权问题,如对内容有歧义,可第一时间联系本站管理员发送邮件service@ainongdou.com,经核实后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