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给予中小养殖户足够的整改时间和空间!

---- 广告,也是一种资讯----

一场前所未有的“环保风暴”正席卷全国养猪业,淬炼着行业的筋骨。在湖南邵阳,2837家养殖场(户)经历着“地毯式”排查的洗礼,246家问题场被分类处置,77家完成整改,20家被环保部门立案查处。这并非孤例,而是中央环保督察“监管普遍不到位”警示下的必然行动,湖南常德、岳阳等地因污水直排、粪污设施闲置被重罚的教训犹在眼前。

图片1.png

环保升级的浪潮汹涌澎湃,广西紧急点名40个畜禽养殖大县启动环保大排查,要求“全面排查、突出重点、分类施策、标本兼治”。生态环境部7月8日发布新规,剑指执法精准度,南方水网地带福建、江西、两广、两湖地区首当其冲。这场风暴,正深刻重塑着养猪业的生存与发展规则。

图片2.png

01

从“风暴”到“常态”的治理之变


养猪业环保治理方式正经历深刻变革,湖南建立了“省会议部署-市连夜落实”的快速响应机制,推行“日调度、周通报”;广西则构建起“谁排查、谁签字、谁负责”的责任追溯链条。武冈市6个责任单位、12名责任人因排查不实、监管缺位被移交纪委监委——监管正从“一阵风”式的运动化,转向网格化、常态化的刚性约束。

技术成为破局的核心引擎, 湖南连续下发《汛期养殖污染防范提示》《粪污贮存设施管理规范》等技术指南。衡阳推广的“污水厌氧发酵+沼液精准灌溉”模式,让周边稻田氨氮排放骤降40%;郴州试点的高架网床养殖技术,显著提升粪污收集效率三倍。设备是基础,精细化管理才是灵魂。永州一位猪场场长道出关键:“设备再好,操作不规范就是摆设。现在我们记录粪污转运台账,就像记猪群健康档案一样认真。”这正是整改方案强调“过程严管”的要义所在。

02

十字路口的压力与微光


然而,环保升级带来的成本压力,让资金、技术实力相对薄弱的中小养殖户倍感艰难。仔猪价格一年内飙涨近300元/头,豆粕每吨上涨600元,养殖成本持续攀升。大型集团企业凭借规模效应,饲料采购每吨可节省几十甚至上百元,还能通过智能饲喂系统、精准环控等技术从源头减少10%的粪氮排放。而一套合规的污水处理设备,就可能成为压垮部分中小户的“最后一根稻草”。

“必须给予中小养殖户足够的整改时间和空间!”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谯仕彦院士在调研后大声疾呼,“如果操之过急,导致产业过度集团化垄断,将背离健康发展的主旋律。”院士的忧虑直指现实隐忧——过度集团化可能挤压如肉质鲜美的宁乡猪、适应高原的藏香猪等地方特色猪种的生存空间;大企业利用市场优势操控仔猪价格、压低生猪收购价的行为,更让中小户的生存环境雪上加霜。

但中小户的价值无可替代。他们是市场猪肉供应的重要基石,在节假日等需求高峰能灵活响应;他们维系着千千万万农村家庭的生计,是地方特色养殖技艺和文化的重要传承者。守护这支力量,关乎产业的多样性和韧性。

03

在绿水青山与猪满栏间架起金桥


如何在环保高压下找到生机?答案早已写在土地与智慧的联结中。谯仕彦院士早在2022年就指明了方向:“节约饲料粮的根本在于适度规模。一个家庭农场养上三五百头猪,猪粪还田作肥料,周边田地种植青绿饲料,既节省粮食又保障猪群健康,是减少饲料粮的关键。”四川涪陵的实践闪耀着智慧之光——吊脚楼上养猪,粪污滋养楼下榨菜田,实现“一猪肥一亩地”,榨菜品质提升、身价倍增。

4.jpg

政策的暖流正为转型铺路,技术赋能是核心,大力推广适用于家庭农场的中小型智能环控设备、投资门槛相对较低的生物发酵床技术,有效降低治污成本。种养循环模式受到青睐,政府提供粪污处理设施30%的专项补贴,并对种养结合示范场给予用地政策倾斜,让“猪-肥-田”的生态链条转动起来。协作机制创新不断涌现,如“公司+农户”模式,由企业提供优质猪苗、饲料、技术指导和保底收购,农户则专注于生态化、精细化的养殖环节,共享发展红利。

在湖南安化县的养殖场里,农业部门负责人深入一线指导的身影,传递着政策的温度与决心:“整改要带着温度推进,既要守护好绿水青山,也要稳稳托住老百姓的肉盘子。”

环保风暴不是终点,而是一次淬火成金的产业升级契机。当邵阳的排查数据持续更新,当广西40个养殖大县绷紧治理之弦,风暴中的养猪人更需洞见未来——真正的赢家,将是那些成功将“粪污包袱”转化为“资源宝藏”的人。涪陵的吊脚楼、衡阳的沼液田,都在无声诉说着同一个真理:唯有扎根土地、尊重生态,让养猪智慧与自然规律和谐共鸣,猪舍的兴旺灯火才能与青山的盎然绿意长久交辉。

升级之路固然充满挑战,但每一条被认真填写的粪污转运台账,每一亩因沼液滋养而肥沃的稻田,都是对“既要猪满栏,也要绿水青山”这一庄严承诺的坚实兑现。这不仅是产业的突围重生,更是中国养猪人在新时代对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生动实践。






农兜小程序

⇩⇩⇩


如在小程序使用中有任何建议和反馈,欢迎后台留言。

期待与您面对面地交流!


往期回顾


当二师兄没借来芭蕉扇

是福还是惑?大型养殖集团纷纷布局兽药产业

毕业季,我们的猪场为何留不住年轻人?


农兜&猪兜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对于猪兜原创文章,其他平台在转载时务必注明出处。特别说明的是,未经允许,禁止对猪兜特别说明的文章进行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刊登的所有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如有不妥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同时请添加官方微信号:smil13121487481



|声明: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或农兜会员发布,农兜只作为信息发布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任何图片、内容、观点等内容版权问题,如对内容有歧义,可第一时间联系本站管理员发送邮件service@ainongdou.com,经核实后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

评论 0